第(1/3)页 听李承瑾说到这里,黄秋生似乎也好像明白了抬升粮价的用意,这是钦差大人设下的局,他突然有些紧张。 “钦差大人,您的意思是?” “当然是给他们的心理制造恐慌,本地的粮商不会太害怕,因为他们坐得住,可是那些外地粮商坐不住呀。他们运送粮食过来吃住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现如今城门不允许出去,朝廷的赈灾粮又下来这么多,他们肯定会坐不住,只要有一个人带头把粮食的价格落下来,那些个外地粮商就会紧随其后的降价。” “而且我还会让郭家加大施粥力度,继续刺激他们。这种事情就好像水库开了闸,一个个的迫不及待的卖,到时候本地的那些个粮商自然也会坐不住。 大家都会争着抢着去降价格。等到那个时候才是我这次抬升价格的最终目的。” 听完这番话,黄秋生彻底愣住了。整个人僵硬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脑子里飞快的闪过许多思绪,原来郭家一文钱不求,免费施粥,是钦差大人安排的。 错了,他终究是错了! 他自己没本事,猜不透钦差大人的锦囊妙计,还在那里一个劲的埋怨别人。 昨天更是做了一件天大的错事,写了一封奏折参奏钦差大人。 看到黄秋生不对劲。李承瑾问道。 “黄大人你是怎么了?” “下官对不住钦差大人,昨天,昨天我写了一封奏折送到了京城,其中说的话都是对大人不利的,我,我赶紧的再写一封奏折去送到京城。” 他此刻后悔得不得了,他怎么就那么的沉不住气,不能再等一等! 如若是再多等一天,也不会把那样一封奏折送到京城去。 看到黄大人满脸的愧疚之色,又带着悔恨之意。李承瑾倒是对奏折的事情不是很在意。 一封奏折,对他起不了太大的波澜。 “无事,黄大人不用多想,眼下为邓州城百姓解决了眼前的难事才是最重要的,虽然粮价能打下来,可是百姓手中的银钱毕竟不多了,说不定支撑不到收获的季节,所以我们要在邓州城内开设一个水泥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