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们这些人又岂会得知,这一切从昔年的顾煜开始便已经有了准备。 从始至终—— 这都不是顾彦或者顾泉一人的功劳。 而是顾氏两代人之间的传承,以及那种为了一个目标所付出的努力。 就连李靖都是有些思绪复杂,看着顾彦最后也是复杂的感叹了句:“太傅如今行兵,让末将感受到了昔年大将军时的气魄。” ——他说的自是顾泉。 虽然李靖这话也仅仅只是感叹,并没有什么其他意思与猜测。 但还是让顾彦的表情忽地就复杂了起来。 消息不断地传开。 肆叶护可汗等一众西突厥部落贵族皆是被押往长安。 顾泉并未选举则在此地一直等下去,而是让顾彦将一切都交给了李靖,随后便欲率人前往西域。 对于此事,李靖开始的时候还有些不愿。 但仔细想想之后。 此事确实是要更加适合顾氏去做一些。 西域的局势还未彻底定下,各个小国之中亲突厥的势力虽然对于大唐而言并不算什么,但对于西域各个小国来说确是一件难题。 他们需要去解决这一切。 而顾氏在整个天下的威名再此,能够让此事的风险降到最低。 玉门关。 黄沙漫天,雄关巍峨耸立,土黄色的城墙在烈日下泛着冷硬的光。 在斑驳的土墙之外,顾晟与班超的神像默然伫立。 岁月侵蚀的痕迹爬满石像表面,衣袂褶皱间沉淀着千年风沙。 他们背朝九州,面向西域,石像双目凝望远方,似在跨越时空,以永恒的姿态守护着身后广袤的山河,抵御着塞外的风云变幻。 这两座神像对于顾氏的意义同样也十分关键。 自顾晟开始——顾氏的名号便一点点的向着四面八方蔓延而去,直至走到了今天。 而对于整个九州与西域而言,这两人所做的一切同样也是那般的不同凡响。 顾泉与顾彦等顾氏子弟认真的祭拜了二人,随后才正是踏过玉门,直奔西域而去。 又是一场大规模的清算。 除却消灭掉各国之中的亲突厥势力之外,顾泉还需要培养出亲善大唐的势力,这注定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 ——九州确实已经乱了太久了! 而大唐亦是刚刚兴起,在西突厥的影响之下,西域各国对于大唐的了解甚至还不如顾氏。 顾泉需要展现实力。 同样也需要时间来一点点的促进文化上的交融。 还好他现在还有着不少的时间,给他留下了太多的机会。 贞观九年,三月。 顾泉扫平焉耆反派实力,废其君主扶持旁人,正式敲响了对于西域的治理。 他丝毫都不留手,将麾下的兵马一一派出,前往四地。 就如同昔年的班超与顾晟一般,在整个西域的这片土地之上展开了清算。 他无需收手。 而西域的这些势力也不足以让他让他太过于小心。 这并不是膨胀,只是实力的差距。 ——整个西域一片动荡。 相比于其他地方,其实西域这些小国对于顾氏的畏惧并不算太过于强烈。 因为从始至终顾氏都没有明确对付过他们,昔年的顾晟更是帮助他们扫平了匈奴。 直至今日这些人才体会到了顾氏的恐怖之处。 没有任何留情。 对于顾泉而言,这些小国所谓的国王君主与那些反叛势力没什么不同,这种态度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畏惧。 顾易一直都在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心中对此的期待也是不由得愈发浓郁。 他十分清楚—— 随着西域彻底平定,一个崭新的时代要彻底到来了。 而若不出现意外的话这个时代极有可能会成为整个历史的一道分割线!. —————— “贞观肇始,太宗革故鼎新,金戈铁马纵横山河,此等伟业于华夏封建长卷之中,皆为煌煌奇章。 彼时九州甫历炎汉季年分崩、隋末烽火离乱,恰似涸辙之鱼、霜摧寒木,元气凋敝至极。 然太宗李世民以天纵之才,振衰起敝。 其施政如春雨润物,政令通达;用兵若雷霆震怒,所向披靡。 至贞观九年,东西突厥灰飞烟灭,顾氏雄师踏破西域。 至此,大唐声威赫赫,国力之盛直追炎汉孝仁皇帝时。历经数百年沧桑断代,九州山河终得浴火重生,再启文明昌隆、万邦来朝之新篇。” ——《唐王朝兴衰史》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