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虽然今日他才第一次见到了李白。 但也早已看过了不知多少这“谪仙人”的诗作,本就神交已久,如今又得顾氏帮助离开了长安,赶到了这文坛圣阁。 自是想要再好好聊上一聊。 李白对此浑不在意,点了点头后便拿起了桌上的酒壶,走到了前方带着杜甫便朝着阁外走去。 “李公,今日可有雅作?” 周遭有胆子大的文人不时发出疑问。 李白对此毫不在意。 他作诗乃是随性而为,如今已然为这云韶阁赋诗了好几首,自是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而杜甫的心思显然也不在此地。 就这样直接跟着李白而去,朝着顾氏为他们所提供的住所而去。 杜甫一路都在看着周遭。 感受着巨鹿的安定,他整个人的眼神也是不由得愈发复杂,忍不住的不由叹气。 他一路而来,实在是见过了太多的辛酸社会矛盾。 这一切都和巨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让他那种忧国忧民的情绪再也控制不住。 李白毕竟已经在巨鹿呆了一段时间,对此早已是有些习惯了,甚至还时而和走过的孩童笑着打招呼。 二人遂离了云韶阁,一路向顾府行去。 将至府门时,忽见一队披坚执锐的甲士肃立府外,刀枪在暮色中泛着寒光。 “这是……?” 杜甫骤然驻足,面上难掩惊愕,声音里透着难以置信:“何人竟敢在顾府门前陈兵列刃?” 李白亦蹙紧双眉,目光扫过那些甲士,冷哼一声: “哼,定是那安禄山又来‘拜谒’顾氏历代先贤了。” 他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讥讽:“此胡儿所为,不过‘养望’耳!” “欲借顾氏门庭清誉,妆点自家门面。” 随即,他神色稍缓,带着几分了然与轻蔑补充道:“顾公早有明言:任其来去,不必理会。虚礼而已,不足挂齿。” 听到这话,杜甫的表情才稍微缓和了些许。 看着周围那明显要比其他地方多出来不少的百姓,瞬间便感受到了一阵莫名的肃杀之气。 哪怕才刚刚得知此事,但他也能确定。 只要安禄山敢有任何的妄动。 那周围的这些人绝对会在第一时间便杀上来,哪怕他们手中只有平日里耕种的工具! 两人就这样一路走回了住所。 但杜甫的心思却始终都在关注着外面的状况。 直至傍晚时分,才看到安禄山带着人朝着外面而去。 他的表情愈发复杂。 很显然,早已是得知了不少的消息。 与此同时。 巨鹿城外,安禄山策马而行,史思明紧随其后,数十亲随簇拥左右。 安禄山脸上原本挂着的和蔼笑意,在踏出城门的那一刻骤然消失,眼底掠过一抹骇人的狠戾。 “河北这帮刁民,当真不识抬举!” 他声音低沉,带着压抑不住的怨毒,说话间不由勒马回望,目光如刀: “本使在顾氏坟前做足了功夫,竟连半分好脸色都换不来!” “安公息怒。”一旁的史思明面色亦是凝重,低声劝道,“遥想昔年汉末之时。” “那袁绍袁本初便是借此养望而扎根于河北。” “显然如今河北百姓早已是有了防范,安公也无需再如此费神了。” “若想效仿,非一日之功可图。” “安公.或不必在此徒耗心力。” 安禄山眉头紧锁,目光死死钉在史思明脸上:“当真.要弃河北?” 他声音压得更低,几乎是从齿缝里挤出话来,“杨国忠那厮在长安日日进谗,诬我谋反!” “如今连顾氏都起了疑心.陛下虽仍信我几分,可长此以往” 话未说尽,其意昭然。 反心,他早已暗藏。 在原本历史之中同样也是如此。 只不过他一开始想的是等到李隆基死后再反,因为局势被迫提前了。 如今他所面对的局势更加严峻。 河北的阻力太大了! 安禄山所感受到的危机感就远远不是原本历史之中的他能够相比的。 他心中早有盘算,岂会不留后路? “安公!”史思明并未直接回答,反而目光灼灼地逼视着他,“我们.还有多少时日可耽延?” 安禄山呼吸粗重了几分,沉默如铁,压得周遭空气都凝滞了。 良久,他才从齿缝间挤出一声沉重的叹息。 又是片刻令人窒息的寂静。 终于,他猛地抬起头,眼中凶光毕露,声音斩钉截铁:“明日,回范阳!” “即刻遣快马,八百里加急,将本使密信送往吐蕃!”. (Ps:跪求月票,求兄弟们多多支持一下,这个月月票确实有点少,求兄弟们抬鱼一手,鱼万分的感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