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今宵酒醒何处?” “……” 庄舟倒是不以为意。 这首词出自于柳永,这哥们本就是烟花柳巷的常客。 最善于写词,尤其是最懂这些歌伎们的心思。 堪称是歌伎们的知心人。 传闻柳永死后,无人安葬。 还是歌伎们凑钱把他安葬入土。 因柳永善写市井生活。 民间更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永词”的传闻。 足见此人的影响力。 “敢问,这首词是哪位兄台的大作啊?!” 中年男人目光扫过众人,却不见一人应答。 目光又落向阁楼丫鬟问道: “姑娘,敢问此人何名?” 他这一问,大家伙都想知道,这首词到底是哪位的大作。 长安这一片的文人学子,他们大多都认识。 可似乎记忆里并没有擅于写词的。 而且还能写出这样的词。 想必绝不会是一位默默无闻之辈。 这时,阁楼丫鬟扫了一眼手中的词,大声说: “此人名叫柳七。” 丫鬟声音落下。 大堂内又立刻炸开了锅: “柳七?谁啊?” “你们有听说长安城文人士子里,有叫柳七的吗?” “你问我,我也不认识啊!” “不知哪位是柳七公子,还请站起来一见。” 柳七这个名字,当然是庄舟留下的。 这首诗他本就是抄的。 署名权肯定还得是柳永的。 而柳永也叫柳七。 庄舟眼瞅着气氛烘托得差不多了。 正要起身应答,就听见马三突然大声喊道: “是我家庄总做的。” 哗啦!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落向后排座的一处角落里。 庄舟立刻感到无数双眼睛,正直直盯着自己。 “这人谁啊?” “没见过?” “就他?能做出这样的大作?” “看着不像啊!抄的吧?” “如此大作,上哪抄去?” 庄舟没有法子。 只得起身,浅浅一笑。 这感觉! 就像是班里最后一名,突然考了个全班第一。 这时正被班主任点名喊上讲台,迎接同学们质疑的目光。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