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庄舟一瞧,这不是孔颖达嘛! 算起来,现在是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孔颖达已经61岁了。 庄舟当然认识他,先前,他可是极力反对自己来着。 可这时庄舟也拱手说道: “孔老先生言重了,庄某初来乍到,还需前辈多加指点。” 孔颖达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对庄舟的欣赏之意。 他继续道: “庄少师,你的智慧和才能,老夫不再犹疑。 只是此次春闱科考,不知,你有何高见? 老夫倒想听听。” 庄舟听后,连忙拱手道: “我哪有什么高见啊!说起来,我对这科考流程都不懂。” 孔颖达摆手道: “诶,既然陛下让你出任副考官,必然有独到的见解,庄少师未免也太过谦逊。” 庄舟无语。 他是真不了解科考啊! 再说了,李二为何要他出任科考官。 这摆明只是想给他个露脸的机会。 不过现在看来,孔颖达这是想要考校自己了! 想了想,只得继续谦虚说道: “孔老过誉了,庄某只是略懂些诗词歌赋。 这科考的事情,还真不太了解。 不过陛下既然指定我,我也定当竭尽所能,不负陛下和孔老先生的期望。” “好啊!这诗赋题也是科考之一,如此便好了。” 孔颖达点了点头,突然转对殿中李二高声说道: “陛下! 今日群臣汇聚一堂,不如就以赋诗助兴为乐吧!” “好啊!” 李二本也是极爱诗词之人。 听到孔颖达的话,立刻就赞许附和: “诸位爱卿,可有人愿意赋诗助兴?” 就在这时。 群臣里颜之推也朗声附和道: “诸位! 我曾听闻一首词,做得极妙。 事后得知,竟是庄少师所作。 其中一句,我是极为喜欢,我给诸君念一念。” 说着,颜之推起身,然后大声念了出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