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而进士科则包括策问、加试经史、诗赋。 策问主要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考生的治理政事的能力。 明经科主要学习各种先贤经典,尤其以儒家经典为最。 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等。 特别复杂。 而进士科因其考察的实用性和对治理政事能力的重视。 成为了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 也是特别难的科目。 不得不说,从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到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再到后来的科举制。 算是勉强打破了贵族阶级对官场用人的垄断。 让寒门子弟有了涉足官场,晋升的渠道。 而从隋朝就有科举考试,直到李二登基后才把科举考试作为朝廷取仕的制度固定下来。 就这一件事,李二便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至少科举制,让底层读书人看到了希望。 只要肯努力读书,就有机会入仕为官。 虽然这只是万里挑一的事。 按理说,庄舟作为一介商贾,自然是没有机会参与到科举考试中的。 而且。 还是作为副考官。 可既然李二点名要他参与。 这显然是带着zheng治考虑。 其目的也很明显。 就是为了打破世家门阀对人才选拔的垄断。 为了让寒门能有晋升渠道。 这里的寒门并非指,底层老百姓。 所谓寒门,主要指古代不掌握zheng治资源的“庶族”。 这是与士族相对来说的。 说到底,寒门并非是贫民。 更不是以为的穷人阶级。 恰恰相反。 寒门大多是指殷实的大户。 比如地主或员外。 这些人在经济上是富裕的。 只是他们不掌握zheng治资源,没有晋升的渠道。 而科举制,其实大多笼络的还是这一批人。 所以说到底,科举制还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至于真正的底层老百姓,才没有人鸟你。 对庄舟来说,他自然也不可能突破这个阶级性问题。 至少,目前来说,他不可能说服李二做到这件事。 因为李二代表的还是权贵阶级,是既得利益者。 科举制度的改革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 有些事现在做不到,并不代表以后做不到。 事情只要肯去做,迈出第一步,也是巨大的突破。 至于先前提出的那些改制策略,就看李二怎么想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