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奏疏写好后,李承乾和庄舟也署了名。 如此一来,三人的意见便是达成了一致。 随后李承乾便命人即刻送往宫中。 当夜,奏疏便传到了李二的案头。 他仔细阅读后,不禁对庄舟的谏言和新型考题赞不绝口。 这完全就是他近来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先前孔颖达和太子已经提交了此次春闱科考试题,可都被李二否决了。 李二对此还十分郁闷。 自己那点心思,他们怎么就看不懂呢! 就在李二忧虑的时候,终于有了现在这封奏折。 这其实才是他心里真正的想法啊! 将科举制定为朝廷选拔人才的唯一晋升渠道。 摆明了就是要打破世家门阀士族的垄断。 于是。 次日,李二便下令召集朝中重臣,共同商议科举制度改革的事宜。 庄舟当然也参加了朝会。 朝会上,李二将庄舟所提出的谏言,以及春闱新型考题公之于众,并征求各位大臣的意见。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朝中重臣们最终达成共识,赞成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 尤其是以孔颖达为首的文官集团,大力赞赏这一改革将为大唐选拔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推动大唐的繁荣。 至于反对者,当然也有不少。 这样的朝会,若是换了别的皇帝,似乎很难达成共识。 可李二是什么人,他的威望太高了。 完全是凭着个人威望,就把这件事给敲定了下来。 庄舟的谏言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和支持,他也因此名声大噪。 尤其朝廷又对外公布庄舟将作为此次春闱科考的副考官,于是在文人学子当中,更是声名鹊起。 朝会结束后。 庄舟便离开了皇宫,马车正行驶在长安城的街道上,缓缓朝着庄府驶去。 关于科举革制,其实庄舟心中也充满期待。 他当然也希望李二能够采纳这一建议,推动科举制度的改革。 让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进入官场的机会。 让寒门子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官场中崭露头角。 更为大唐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虽然说起来,独尊进士科有点偏激。 可这样的事即便是在后世也是如此。 这就等同于说,文化和学历其实完全是两码事。 文化是文化,学历是学历。 有文化不一定有学历,而有学历也不一定就真的有文化。 大唐施行独尊进士科举入仕为官,也是如此。 科举制度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 历经了无数次的改革。 但这次朝廷的决议,无疑为科举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就这一点来说,已经是这个时代,放眼全世界最公平、最先进的官员选拔制度。 没有之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