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归出-《山海临城》
第(2/3)页
安如倾本想说些什么,但又咽了下去,“是!”
“党怀英……”完颜俊力用食指轻轻叩击这桌案,脑中浮现出党怀英的背影,以及那惊世一瞥,自言自语道。
十日后,起义军军营。
“义端见过耿将军。”一个中年光头男子满脸笑意地朝耿京抱拳道。
“哈哈,义端师傅且莫顾及这些拘谨礼节。既然都是反金起义,那就是自家兄弟,何必拘泥于这些。”耿京亲热的揽过义端,指着众人道,“这是幼安,你也认识。这是世隆,是我的副将。这位是贾瑞,这位是安国……”
与众人一一认识后,义端便带着自己带来的千余人马去了管事处。
“幼安啊,这义端,可当真能重用?”送走了众人,耿京便拉着辛弃疾一同巡视军营。
“我与义端结识数年,他之所以出家为僧,正是被金人所迫,他定然不会为金人走狗。”辛弃疾沉吟片刻后,“而他的才能,我认为不在我之下。‘南北之势,实则无差,然大宋势未弱而心却衰,如此以往,必败。’能说出这番话的人有很多,但能在其后跟上一句‘然金后实为不定,若能善用边北残勇,定能一举破敌。’的,天下之大,能有几人。”
“嗯,幼安你所言极是。但是,你看。”说着,耿京从怀中拿出一个细竹筒,为军中传递密信所用。耿京从竹管中取出一卷纸条,递给辛弃疾。
“大计初成,再行下。”辛弃疾打开纸条,念道。“这……?”
“没错,我们之中,有奸细。这是昨夜被世隆所截获的,这让我不得不怀疑义端。”耿京紧盯着辛弃疾,眉头深锁,道。
“这……我们还是再探查一番,可不要冤枉了义端。”辛弃疾皱了皱眉,虽然如此,但他扔选择相信义端。
“这样吧,明日你且将他支走,我去他帐中搜一搜,希望我的猜测是错误的。”耿京呼出一口白雾,看向北方道,“不知何时,才能把这些杂碎赶出家国。”
辛弃疾也望向北方,“不会太久的,你我都将看见这一天。”
数日后,宋营。
“幼安呐,近日我派安国严密监视着义端,并无端倪。会不会,奸细另有其人?”这几日,耿京不但搜遍了义端的居所,更是对其进行严密监视,但也并未发现义端有何问题,这让他不得不怀疑自己是不是错怪了义端。
“我早便同你说过,义端是不会为金人走狗的。”听闻耿京这番话,辛弃疾也是心中一松,毕竟义端可是他召集过来的。
“幼安啊,听闻高宗下个月会到建康劳军,我想让你和贾瑞一同南下,带着奏表归宋。”耿京突然又沉声道,“既然这个内奸不是义端,那,我等需更加小心谨慎啊。必须尽快将内奸揪出来,否则后果难测。好了,你且先去吧,我再巡视一会儿。”
“好。定不负将军厚望。”
同日,金营。
“怀英,这几日宋营那边的枯叶蝶子突然没了动静,我又不敢轻易主动与他们联系。他们会不会是被捕了?”原本按照计划,安插在宋营的枯叶蝶子会每三日传一次消息回来,可是这一次,却是整整五天没有消息,这让完颜俊力很是焦虑。
“无妨,我早已安排好一切,他们会自行决断。”党怀英站在案前,头也不抬,顾自写着什么。
“那,不知怀英你的计策是?”不知为何,完颜俊力对党怀英的这种无视已经不再气愤,语气反而是更加温和。
“时间,也该差不多了。”党怀英提回最后一笔,将笔放回砚台上,“你卯时之后派几个人,去宋营北边十里桥处,到时候会有人前来,你且将他带回来。不过,现将他身上的帅印和军阵图搜了,如果没拿到帅印……留着他也没什么用了。”
“嗯?这么早就要动用这些蝶子吗?”完颜俊力皱了皱眉。“现在就用了这些蝶子,会不会太早了?”
“你可知,宋高宗将北巡劳军?”党怀英整了整袖子,抬起头看向完颜俊力。
“啊?”完颜俊力突然一怔,“不,不知道。”
“待得起义军归宋,这些蝶子的存在与否,就没什么意义了。”党怀英看着完颜俊力,眼中毫无情绪。“行了,还有什么事么,我,要歇息了。”说罢,也不管完颜俊力的回答与否,便背过身去。
“那,那我便先走了。”完颜俊力看着面前的背影,不知何时起,竟会有这种感觉……
他日,宋营。
“幼安,你还有什么话说。”耿京提着剑看着辛弃疾,身后还跟着数十名士兵。“你口口声声说义端不可能是金人走狗,可如今,他盗走帅印,你如何解释!今日,我不将你斩首于阵前,如何对众兄弟交代!”
“这件事的确是我的疏忽。但是,给我三日,如果我不能抓义端回来,你在杀我也不迟。”辛弃疾任由士兵拘住他,也不反抗,只是挺挺地站着,朗声道。
“斩了!”耿京决然地背过身,大手一挥,低喝道。
“将军!且慢!请再给幼安一次机会!”贾瑞突然大跨一步,单膝跪倒在耿京面前。
“是啊,请将军三思!”王世隆以及众多将领也纷纷跪下为辛弃疾求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