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些都是未来稍微有点见识的人便明白的道理。 说起来很简单。 做起来非常难! 可钱进又不是执政者,所以他只要吹牛逼就行了: “个体经济是汪洋里的一条补充航道,可以让水面活起来。但主航道、万吨巨轮要走的方向,还是要靠国家掌舵。” 这番理论足够巧妙,借用了“汪洋”、“航道”、“巨轮”等意象,把抽象的国家与市场关系具象化了。 林媛媛不懂经济学,可却听懂了钱进的话。 这让她对钱进肃然起敬。 相比之下自己才是小地方的人,人家这见识、这能耐堪称高瞻远瞩! 钱进吹牛逼吹嗨了。 恰好此时有一阵更加凛冽的风刮过湖面,卷起地上残留的枯叶和碎纸屑,扑打在栏杆上发出簌簌的声响。 氛围有了! 钱进的目光投向灰蒙蒙的湖面和远处沉寂的帝都轮廓,他眺望着北海的远方,对眼前两位青年说: “你们相信我吧,我们正站在一个时代的门槛上,林媛媛同学,苏明远同学。” “十年,顶多再十年,你们就能看到天翻地覆的变化。” “你们都知道我在供销社上班,我可以比你们更早的看到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十年后人们穿的衣服,不会再是单调的蓝灰绿,像你嫂子身上的这种风衣,会出现在更多爱美的人身上。” 林媛媛本来就对魏清欢这身衣裤鞋感兴趣。 听到这里她来兴趣了:“真的吗?” 钱进说道:“当然是真的,别说衣服了,到时候街面上跑的自行车会更轻便,也许还会有更多的摩托车,甚至家用的小汽车。” “商场里的货架会越来越满当,不仅有咱们自己厂子产的好东西,说不定还能见到贴着外文标签的进口货。” “再往后,我们国家的脚步不会仅仅停留在土地上,我们会制造能远行万里、劈波斩浪的十万吨巨轮,也能制造翱翔云端的民用大型客机。” “咱们的大领导正在国外访问,他不是去玩的,是去探路的,相信我吧,用不了几年我们的工厂生产的货物,会漂洋过海,摆上外国的商店橱窗,去挣他们的钱!” 大学生很好糊弄。 苏明远本来就崇拜钱进,此时更是要跪舔了。 他看向钱进的眼睛亮晶晶的,双手还抱在胸前…… 林媛媛状态比他好不了多少。 钱进描述的未来图景带着震撼人心的宏大与细节,每一个具体的想象都砸在她心头,仿佛打开了一扇她从未设想过的窗户。 进口货? 家用小汽车? 出口外国? 这些词汇组合在一起,对她而言几乎是科幻故事。 她那双清澈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原本盘踞在她眉宇间的那点城市姑娘的清傲,此刻彻底被一种对未知景象的震撼和强烈的好奇所取代。 她下意识地看向身边同样听得屏住呼吸、激动得脸都微微发红的苏明远。 “这……这都是真的能实现的吗?” 林媛媛的声音里有着自己都没察觉到的微颤和某种前所未有的兴奋,她那双眼睛牢牢盯着钱进,与苏明远的崇拜不一样,她眼神里更多是好奇: “您是从哪儿知道这些信息的?是从港澳台的专家们口中还是从内部文件里?” 钱进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只是迎着冷风,露出一个沉稳而深邃的笑容。 装逼就完了,说那么多干什么? 反正他不是在胡说。 他最后看了一眼在寒风中沉默矗立、历经沧桑却依旧气势恢宏的白塔塔尖,说道: “风更冷了。” 林媛媛立马说:“走,咱们往前头去看看五龙亭吧,那里背风些。” 她一改刚才的态度,蹦蹦跳跳在前面殷勤引路。 钱进迈开了步子,魏清欢也默契地跟上,两人依偎的身影被湖边的冷风吹动着衣袂。 苏明远站在原地,一时没有跟上,还沉浸在那番对话带来的巨大冲击波中。 他的目光紧紧追随着钱进的背影,那背影在北海萧瑟的早春背景中,竟显得如此笃定和开阔,仿佛他迈出的每一步都踩在一条通向广阔天地的康庄大道上。 如果说以前他对钱进的印象是感激,如今的印象就是敬佩。 湖面刮来的冷风似乎也没那么刺骨了,反而带着一种令人头脑清醒的刺激。 他默默的跟在后面,想起好兄弟陈光提及钱进时候那些赞不绝口的溢美之词。 他也想起了去年送陈光进大学时候,好兄弟对未来的展望: “我之所以报这所大学,是因为钱总队说,这学校今年刚复建,名声小分数低,但它其实很厉害,它跟出版业之间息息相关。” “以后毕业了,我可以进报社,我准备进报社而且去海滨市上班,到时候在这方面帮钱总队一把。” “老苏我很羡慕你,你学的是中文系,以后可以当秘书当助理,我要是有你这能耐,大学毕业我就进供销社,去给钱总队当秘书,肯定能有远大前程!” 他当时对此有些不以为然。 苏明远想当老师去祖国边疆支援那里不发达的文化教育工作,想当诗人当作家,用文化强壮人民的体魄。 现在他改了主意。 好兄弟是不会坑害自己的。 或许自己到时候毕业分配就指向供销社,想办法调到钱进身边当秘书! 这个想法本来只是萌芽,在一个下午的畅谈之后,萌芽顺利发展壮大成为参天巨树。 一下午的深度聊天,他被钱进的高瞻远瞩和宏大叙事能力给折服了。 尤其是当得知钱进如今的职务和来京的任务后,他对钱进更是钦佩。 他记得前年自己参加高考的时候,钱进还只是市供销社搬运队的一名大队长,结果如今已经成为了市供销社最年轻的科室负责人。 还拿到了供销系统里的全国性荣誉! 什么叫直上青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