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切片红肠一入口,立马能感受到那层经过烟熏后特有的熏香味。 后面是浓郁的蒜香、醇厚的肉香、复杂的调料香。 当然还有大量味精带来的鲜味儿。 复合的味道如同炸弹般在口腔中爆开,给这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增加了些许好滋味。 按照配方上操作没问题,红肠咸甜适中,汁水丰盈。 它虽然淀粉含量很高,但经过摔打上劲,口感滋味都不比肉质香肠差多少,而且淀粉更能锁住水分,这样让给它口感更绵软水润。 另外还是烟熏的滋味是重点。 即使咽下香肠去,钱进感觉唇齿间还留有烟熏余味。 楼小光也切了一片,品尝过后不断点头:“可以,这个配方好,仅仅是淀粉香肠,我吃着比我们国营二饭店里的纯肉红肠还香呢。” “每年腊月的时候,俺姑就从冰城给俺家里邮寄点哈红肠,我吃着这比那个名牌的哈红肠好吃,真的。”周一行点头。 “我绝对不是因为钱总队在这里,我要拍他马屁,你们了解我,我就爱说实话。” “哈红肠劲道,可是没有咱的红肠香。” 钱进知道他没撒谎。 因为腊月邮寄过来的红肠被低温锁住了香味,确实不够香。 他们淀粉红肠刚出炉,里面又是猪油又是肥肉丁,肯定香! 最重要的是他们舍得下料。 红肠调料很贵。 一行人互相分着吃,吃的眉开眼笑: “好吃,真好吃!” “钱总队,这红肠拿出去卖,肯定抢疯了!” “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肠,我自己都得抢……” 大家伙品尝过后,心中大定。 自家红肠的品质,远超他们的预期。 钱进说道:“那咱们要不然直接试营业吧,先不做菜,专门卖红肠。” 楼小光点头:“这肯定行,马上就是中秋节了,谁家不得弄几个好菜?” “咱这红肠妥妥是好菜,不过怎么定价?” 钱进说道:“现在猪肉价格是八毛七,咱红肠跟猪肉价格挂钩,卖猪肉一半的价钱,怎么样?” 周一行说道:“这价格便宜了。” “淀粉还要一毛一斤呢,咱用了这么些猪油、调料,还要用电用机器烤出来,四毛四的价钱没意思,挣不了几个钱啊。” 楼小光摇摇头:“钱总队说的这个价格我看着能行,老周,红肠价格不是咱说的算,是地方物价委员会说的算,你定一个一块一斤,市里的物价委员会不给你通过。” 钱进说道:“倒不是这个事,咱们搞餐饮的,以后别太过分,物价委员会不会管的,他们手没有那么长。” “主要是咱们是人民食堂,咱们赚的钱,够给你们开工资、够交税就行了。” 他没把这话题说的太透彻。 因为人民食堂和人民流动食堂不一样,不会是小集体企业了。 他一直很关注各种政策走向。 其实去年也就是1979年的2月份,国家工商局就向中央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市场的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等个体劳动,不准雇工。 这份报告最后被国家批准了,根据钱进所知,这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有关个体经济的报告。 不过经历了那十年,现在没人敢去想自己经营赚钱的事儿,所以个体户迟迟没有出现。 钱进知道现在当个体户没事了。 但地方领导们不知道,所以他这边饭店迟迟不开业,是因为还有一个重点关卡没打通。 营业执照。 不过马上就可以办了。 这次去首都,他特意去翠花胡同转了转。 悦宾小饭店已经开业了。 这是国内第一家个体户饭店。 熏烤炉不大,但是一批也能出来四五十根红肠,存货还多的很。 钱进让楼小光又去切了两盘:“吃,咱自己做的红肠,现在是试吃,不要钱,大家放心的吃。” 楼小光随口说:“其实淀粉要钱、油要钱、电也要钱——诶,钱总队,咱饭店用的指标,能批下来吗?” 钱进含糊的说:“能,你只管做菜就行了,有人过来送肉送海鲜送菜送粮食。” 当下还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尾巴上,各饭店要用多少粮食、用多少肉和菜,都需要经过审批,然后给指标。 饭店负责人带着指标去采购。 像钱进去悦宾饭店的时候,就听见女主人在唉声叹气不知道去哪里解决这个指标问题。 他们也解决不了,所以悦宾饭店的老板两口子,抓住时机就去下乡、就去赶集,目的便是去农村买那些不需要指标的食材。 钱进这边没有这个担忧。 要蔬菜? 西坪生产大队全年供应! 要水产? 红星刘家生产队早作准备了,即使刘家不够,旁边还有好几个渔村可以用呢。 至于粮食? 下马坡所在的前寨公社、小陈庄所在的东河公社,还有大柳树公社等等。 他在这些地方口碑可太硬了,到时候他安排人带上钱和票去这些公社高价收粮,老百姓准乐意把自己手里的自留粮卖给他。 要知道现在已经大包干了,这些地方的农民马上手里就有余粮了…… 准备工作做好了,还得等待一个合适时机来开业。 钱进正在思索,楼小光冷不丁问他一句:“钱总队,你说要是把鱼肉放进淀粉肠里,烤出来的能不能好吃?” “那能好吃吗?多腥啊。”顿时有人来了一句。 钱进回过神来,说道:“没事的——哦,鱼肉淀粉肠?” 楼小光说道:“对,我寻思港口码头有的是破鱼碎虾,那些东西不值钱,咱们要是能做成香肠就好了。” “猪肉多贵,而且还需要指标,咱能有多少指标?鱼肉不一样了,特别是那些碎了的鱼虾蟹什么的,谁爱买就买,价格还便宜呢。” 钱进说道:“没问题啊,鱼肉香肠嘛,我找找……” 他还真做好了这个准备。 鱼肉香肠在市场上占有率一直不高,原因就是没有寻常红肠好吃。 但肯定也有市场。 钱进把鱼肉香肠的配方交给楼小光:“这个需要特殊的那个调料,你先带人准备,我回家去找调料,之前我一起托人从羊城买了一批过来。” 楼小光低头看:“大黄鱼肉糜?哎哟,这个鱼不便宜啊……” 现在大黄鱼人工养殖问题没解决,但海洋捕捞量很少了,所以价格比以往高了很多。 钱进说道:“不用大黄鱼,就用咱们本地最多的马鲛鱼、海鲈鱼什么的,去骨去皮,打成细腻的鱼糜——其实这个也有机器,算了,你们先手切吧,等我从国外进口一台绞肉机。” 国内有的是绞肉机。 可是不管造型还是功效跟商城的产品差距极大。 钱进索性就用一个‘进口’来解决来路问题。 他回家去临时买了鱼肉肠的调料给带回去。 鱼肉肠不用肥膘丁,用的猪油也要少的多。 但调味品用的更多。 蒜不用了,改成了用姜去腥,糖也需要多放一些,用来提鲜。 相比纯淀粉肠,鱼肉肠用的淀粉也不少,因为鱼肉水分大,需要淀粉来锁住水分。 等他回来,一切准备工作差不多了。 鱼肉被仔细地剔骨去皮,用刀背剁成细腻的鱼茸鱼糜。 然后同样的做法,搅拌、摔打、灌肠、排气…… 流程再来一遍。 等鱼肉肠出炉,卖相上不如红肠好看,它不用红曲米粉,只用了淀粉,颜色是白色,看起来白花花的,让人提不起胃口来。 钱进想了想说道:“鱼肉肠以后要往里加玉米粒,做成玉米鱼肉肠,把它变成黄色。” 鱼肉肠切成片后,断面雪白细腻,卖相也不错。 另外里面同样点缀着少许晶莹的肥膘丁。 这是楼小光的主意,他解释说:“我寻思少量添加可以增加它一个油润的口感。” 钱进尝了一片。 跟红肠相比,入口是截然不同的风味。 鱼肉的鲜甜被完美地激发出来,姜汁恰到好处地中和了可能的腥味,淡淡的烟熏味和调料又赋予了它独特的风味层次,其实吃起来并不差。 特别是鱼肉细腻,它的口感比红肠更加嫩滑,别有一番风味。 “诶,小光,把你送去国营二饭店学习是应该的,你现在这脑子灵光的很嘛。”钱进拍案叫绝,“猪肉红肠,鱼肉香肠,都很好、很好!” 楼小光听后腼腆的笑。 但心里确实骄傲。 周一行等人也纷纷品尝,赞不绝口: “这个鱼肉肠不怎么腥啊?我吃着挺鲜的,嗯,真鲜!” “没想到鱼肉也能做出这么好吃的肠!” “其实,这是因为现场鱼肉肠还热乎,所以味道不那么腥,我觉得等它凉了,恐怕没现在这么好吃……” 钱进点头。 是这个道理。 不过没关系,大不了让顾客买回去加热了再吃…… 反正食堂主要卖的还是红肠,鱼肉肠能起一个搭配作用就好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