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做人,必须知足!-《重生之动力时代》
第(2/3)页
杨家声有一种感觉,他觉得杨卫平投资他们杨氏一族,经营缅北,并不是杨卫平想在北缅四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地割据称王。他认为,杨卫平现在所做的一切,一定跟华夏的国家战略有关联。
别看杨卫平在华夏政坛混得并不如意,但杨家声推测,杨卫平现在所遇到的挫折,极可能是华夏最高领导人对他进行的一种磨砺和锤炼。因为,杨卫平今年才满二十四岁!
杨家声也曾年轻过,很清楚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想要在政途上有所建树,实在是难如登天。
这个世上,像杨卫平这样的年龄,对比他所取得的成就和财富,杨家声敢打保票,绝对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
杨家声不知道杨卫平究竟图谋的是什么,但有一点他敢能断定,绝对与改善提升华人在全世界各国的地位有关。
今天,第一次听到杨卫平当着外人的面称他为岳父,这让杨家声原本还有点忐忑不安的心终于彻底放下来了。
再听到杨卫平说华夏政.府会在近期秘密提供一大批军事援助,杨家声更加坚信他的这位准女婿,绝不像某些国家的政治人物推断的那样会与华夏政.府彻底决裂。
杨家声隐隐猜到,杨卫平在北缅所做的一切,极可能是华夏刚刚中断的大西南战略中的一部分。
对于北缅将来是否会并入华夏人民共和国的版图,杨家声一点也不关心。他只知道一条,只要杨卫平这个女婿不倒,他们缅北杨氏一族就能在北缅这块土地上屹立不倒。
随着越来越多的来自华夏大陆的农民、工人、知识份子、退伍军人等各类人才移民北缅,北缅的人口在迅速增长,华人在北缅人种中所占比例也日益扩大。
按照杨卫平和秋芳制定的从华夏大陆移民三千万人口这个计划,未来的北缅,华人将成为整个缅甸最大的族群。
不得不说,这些来自华夏大陆的移民,在改变北缅人种比例的同时,也明显提高了北缅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原住民的知识结构。
“知识改变命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致富,先修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等标语口号,如今在北缅所有的城镇农村都随处可见可闻。
小学、中学、职业技术学校、各类专科学校和大学院校,这些年在北缅各省城乡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数量之多,比缅甸近百年来所有的民办、公立学校加起来还要多得多。
特别是九年义务制教育,社会最低收入保障制度,更是得到了北缅所有各族人民的响应和拥护。也因为这样,杨家声在北缅人民心中的声望和威信,大大超越了曾经领导缅甸**建国的民族英雄昂山将军。
曾几何时,昂山是他杨家声可望而不可及的仰视所在。但现在,昂山家族的后人要想拜见他,也得看他杨家声的心情。
仅凭此一点,就让杨家声极为珍惜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因此,不论是什么人,来自什么国家,背后是什么组织支持,都别想挑拔离间他杨家声和准女婿杨卫平之间的关系。
杨家声不知道杨卫平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顾虑,一直没答应出任北缅联邦政.府任何官职。今天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当着众人的面说让杨卫平在北缅也搞一个国防科工委,并交给他负责。这既是他的真实想法,也是想试探一下他的这位准女婿这次来北缅是随便走走,还是定下心来了就不走了。
第(2/3)页